一萬兩千里,綿延不絕,生生不息。9月25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國家地理?頻道、聯想集團聯合舉辦的“大江之歌”長江生物多樣性主題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開展儀式。展覽將從十一國慶假期持續至11月,希望通過展現都市工業發展和大自然返璞歸真間的動態平衡,點燃公眾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自開幕儀式起,由主辦方合作拍攝的四集“大江之歌”主題紀錄片也將陸續發布。該片是長江實施全面禁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系統針對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即從長江源頭到長江入??诘纳鷳B環境與生物生存狀態紀實紀錄片。
文明是一條長河,只有知道它從哪里來,才能明白它將流向何處;只有探索中華民族的過去,才能更好地讀懂未來。長江,就是這樣一條文明之河,與黃河一道,孕育出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大江之水自西向東一路奔騰,滋潤180萬平方公里豐土沃野,用蜿蜒曲折的身軀推動著民族發展的滾滾年輪。
長江,也是一條自然之河、生命之河,萬千生靈在這里交織吟唱,她沖破峽谷,劃開原野,在地球46億年變遷中,譜寫出生物進化史上最壯麗的交響樂章。步入展覽現場,觀眾們共同穿行在地球北緯30度,日行一萬兩千里,傾心聆聽這首亙古通今的大江之歌:“高原游子”斑頭雁一年一度一歸鄉,完成生命的延續;“雪山靈隱”滇金絲猴在云海雪山、迷霧森林間,過著如高人隱士一般的“隱居”生活;“江湖使者”長江江豚水中馳騁、縱橫江湖;還有“百變星君”貉,適應了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成為了“新公民”……長江流域沿途風光、辮狀水系、峽谷之美等角度的攝影作品和紀錄片片段剪影依次鋪開,展示著城市與自然、人類與動物的關系。
延續對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考,此次展覽著重于展現萬里長江生態環境與物種生存情況。展覽展陳面積約400平方米,以“大河奇觀”“江毓萬靈”“山河飛渡”“未來之路”作為四大展區,通過多元化、可視化手段,將展覽內容與長江水文、地域風貌、保護開發以及科技助力巧妙結合。精致的場景、變幻的燈光、超清的動態影像以及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讓觀眾們身臨其境,仿佛乘坐一葉扁舟,巡游長江。同時,展覽現場設有多個互動環節,拍照打卡、聆聽自然、科普演講,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沉浸式體驗活動,助力觀眾進一步認識生物、了解生物、保護生物。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陸敏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館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與國家地理雜志和聯想集團這樣最富影響力的科學傳媒和科技企業強強聯合,參與到對長江大保護的公眾教育中來,這樣的合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p>
上??萍拣^(上海自然博物館)館長王小明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館作為全國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始終秉承傳授自然知識、傳播綠色理念的教育使命,站在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沿。本次展覽我們有幸與國家地理雜志社和聯想集團共同合作,在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當中發揮不同行業優勢,共同承擔長江大保護的社會責任?!?/p>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表示:“與長江璀璨的人類文明同樣精彩的是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在科學探索手段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將用什么樣的方式展示長江?做為地理科學傳媒,中國國家地理的答案是——‘大江之歌’。用“生態紀錄片 + 自然博物展覽”的方式,講述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長江故事’。特別感謝兩位聯合主辦方上海自然博物館、聯想集團,讓“自然博物館、IT科技企業,與地理科學傳媒”,三方跨界聯手,共襄盛舉?!?/p>
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來守護生態環境,是此次展覽提出的命題與思考,也是本次展覽內容的一大亮點。為長江江豚保護插上“智慧”的翅膀,探索城市生活與野生動物共存,呼吁科技企業賦能生態保護……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方,聯想集團重點分享了其如何發揮自身新IT優勢,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樣本”,希望喚起更多企業加入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中。
聯想集團全球品牌傳播部總經理楊福表示:“聯想集團作為長江經濟帶科技龍頭企業,一直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助力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功打造了天鵝洲江豚智慧生態保護標桿案例。未來,我們將基于江豚保護經驗及上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際需求,為長江大保護打造城市生物多樣性新樣板,共建智慧長江?!?/p>
此外,圍繞生態保護相關話題,本次展期內還舉辦了主題為“大江之歌”長江生物多樣性跨行業研討會,地理系專家、科學院研究員、標本制作師、資深架構師齊聚一堂,講述生物多樣性保護背后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士加入其中,推動生物資源協同保護,助力長江綠色未來。
據主辦方介紹,“大江之歌”長江生物多樣性主題展將從9月25日起持續至11月10日。在滬上,遇見“大江之歌”,體悟“生物之美”,見證科技魅力,不妨從這場“綿延一萬兩千里”的長江主題生態展覽開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頻道推薦: 極客觀察 | 極客訪談 | 極客評測 | 極客說 | 極客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