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舒云)3月31日 還記得百度文心一言被質疑是"套殼"事件嗎?近日外媒爆料,谷歌似乎也這么干了。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前谷歌人工智能研究員Jacob Devlin最近離開公司加入了OpenAI,但在此之前,他爆料曾向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警告,谷歌的聊天機器人Bard正在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從ChatGPT獲取數據。
據Devlin描述,Bard的開發團隊訪問了一個名為ShareGPT的網站,該網站分享發布了大量用戶通過ChatGPT獲取的聊天內容。這意味著,Bard使用了ChatGPT現成的數據來“武裝”自己,相當于竊取了ChatGPT的早期成果。
對此,谷歌發言人 Chris Pappas 很快向媒體發布聲明,堅決而明確地表示,"Bard沒有使用任何ShareGPT或ChatGPT的數據進行訓練。(“Bard is not trained on any data from ShareGPT or ChatGPT.”)"
對于媒體追問谷歌Bard此前是否曾經利用過ChatGPT的數據,Pappas拒絕回答,堅稱自己能說的只是如上聲明內容。
這一事件不由得令人想起日前百度文心一言遭遇的類似質疑。
3月下旬,有網友發文質疑百度文心一言作畫實質上是“把中文句子機翻成英語單詞,拿去用國外剛剛開源的人工智能Stable Diffusion生成了圖畫,再返給你,說是自己畫的?!?/p>
當時網友舉的例子包括在文心一言輸入指令,要求其畫出“鼠標和總線”,文心一言作出的畫面是“老鼠和公共汽車”,因為“鼠標”和“總線”對于的英文是“mouse”和“bus”。
對此百度方面也是緊急回應。3月23日,百度發布聲明稱,文心一言完全是百度自研的大語言模型,文生圖能力來自文心跨模態大模型ERNIE-ViLG。在大模型訓練中,百度使用的是全球互聯網公開數據,符合行業慣例。同時表示文心一言正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希望大家給自研技術和產品一點信心。
隨后,百度對類似問題做了修正,用戶很快發現相關問題已經不存在,表明類似情況正隨著用戶反饋而被修正。
對于百度文心一言的問題,業界專家也表示使用網絡公開數據是行業基本操作。這個行業存在一批專門為AI應用訓練數據的中間服供商,它們基于公開數據標注訓練的AI數據集確實存在同時被多個AI應用采用的情況。
不過業內基本操作在消費者層面可能不會得到同樣的理解和認同,此番谷歌Bard被曝使用ChatGPT的數據進行訓練也在國外引發軒然大波,不少網友指責谷歌是在盜竊OpenAI的成果。
包括網站信息在內的網絡公開數據很容易被技術手段抓取,這對搜索引擎出身的谷歌更是小菜一碟。加之這樣的爆料來自谷歌剛離職的員工,可信度自然提升了一大截。
不過也有網友指出,Devlin離開谷歌AI團隊后轉而就加入了競爭對手OpenAI,其爆料難免涉及商業利益,真實度有待進一步確認。
不過在極客網看來,不管這樣的事件真實度如何,都充分表明一個“鐵律”:AI大模型領域真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后來者想要趕上先發者是水平,非常不容易。
這背后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算法、算力,以及訓練數據的質量等。更重要的是,先發的AI大模型在探明成功之路后,便會一直訓練、一直進化,不會停下來等待追趕者。
正因為如此,OpenAI的GPT已經很快由GPT-3升級到了GPT-4時代,為此還引發了包括馬斯克在內的多位名人聯名發布公開信,呼吁大公司暫停大模型的研發速度,避免威脅人類。
李彥宏此前面對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盡管在某些領域表現更出色,總體看百度文心一言與OpenAI ChatGPT的水平還有一兩個月的差距。他同時指出,ChatGPT早期剛推出時外界反饋比文心一言還要糟糕。
對于谷歌Bard來說,還有一個不利消息是據傳谷歌的 Brain 人工智能團隊正在與另一家隸屬于 Alphabet 的人工智能公司 DeepMind 合作,共同進行一個代號為 Gemini 的新項目,目標是開發出一個能與 OpenAI的GPT競爭的產品。這似乎在暗示,谷歌對Bard并不自信,希望開發更領先的AI大模型,打造更先進的AI聊天機器人。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蘋果iPhone 15 Pro過熱問題持續發酵 蘋果和臺積電誰應該負責?
- MBBF2023前瞻:全球ICT領袖相約迪拜,5G-A新時代如何打開?
- AI“拐點”“奇點”齊至,華為汪濤詳解行業智能化最新“打法”
- 全球建筑業智能躍遷,東博會看“中國方案”
- 摩根士丹利稱特斯拉Dojo超級電腦價值5000億美元,是否捧得太高?
- 來自德國慕尼黑車展的信號:車企爭相開發OS,中國力量崛起
- 蘋果iPhone 15發布會關注AI功能,但幾乎沒有談及AI技術
- “黑土地”結出“生態果”!泛微與華為云創新中心的融通創新之旅
- Arm想蹭英偉達傍上AI熱潮,但分析認為兩者有本質區別
-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涼了?仍有公司想去實現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