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mcra4"><object id="mcra4"></object></s>
    <code id="mcra4"><input id="mcra4"></input></code><rp id="mcra4"><object id="mcra4"><input id="mcra4"></input></object></rp>
    <button id="mcra4"><acronym id="mcra4"></acronym></button>
      <dd id="mcra4"><track id="mcra4"></track></dd>
      <button id="mcra4"><acronym id="mcra4"></acronym></button>

        當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華為如何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

        極客網·極客觀察(朱飛)4月3日 受地緣政治、三年疫情、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業務韌性、業務連續性成為產業各界熱議的話題。

        在3月31日舉行的華為2022年年度報告會上,業務連續性與高質量發展也成為華為公司的核心關鍵詞。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會上表示,“回顧2022年,嚴峻的外部環境和非市場因素,繼續影響著公司經營。身處暴風雨中,我們在繼續奔跑,努力保障業務連續,確保對客戶的支持與服務;我們也努力多打糧食,使自己既能生存下來,也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p>

        面向未來不確定的宏觀環境,徐直軍對華為2023年及以后的發展指出了五個方面的行動路徑:

        第一,積極使能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開創增長機會。

        第二,優化產業組合,提升發展韌性。

        第三,加強芯、軟、硬、端、網、云協同,構筑差異化優勢。

        第四,以質取勝,持續讓華為成為ICT行業高質量代名詞。

        第五,壓強式研發投入,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在這五條“行動計劃”中,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即如何確保業務的連續性,而且要以高質量的方式保障。那么什么是華為眼中的業務連續?華為又將如何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呢?

        01 業務連續是生存之本和發展之基

        業務連續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業務的連續運轉,包括應對風險、按需調整和快速反應的能力,核心是有效地響應非計劃的業務破壞并降低不良影響,確保在非正常情況下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眾所周知,華為過去幾年的遭遇重挫,“帶著鐐銬跳舞”,正是由于美國無端發起的制裁和封鎖影響了部分業務的連續性所致。最典型的莫過于智能手機業務,由于芯片的斷供,導致華為該業務從曾經的全球數一數二掉入“其他(Others)”。

        如今,這種封禁還在中華大地不斷擴大和深入,深受其害的也已不再是華為一家,越來越多企業正在遭受從核心技術到泛供應鏈的多重危機。

        有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已有超過600家中國企業、機構等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相關商品和技術的制裁管控,可能直接導致相關方生產停滯,威脅企業和機構的生存安全。

        徐直軍也強調,“2023年是華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之年?!倍跇I界看來,華為的業務連續性“自救”不止關乎華為自身,業界同行可能都在注視這家首當其沖、深受其害的“先驅”如何華麗轉身。

        據徐直軍介紹,華為的業務連續包括供應連續、開發與制造連續、IT系統連續等。經過多年的努力,華為在器件替代、單板重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產品開發工具、CRM/ERP/PDM/MES 等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解決了有無問題。

        從中可見,華為遭遇的影響業務連續性的基本都集中在高科技領域,既包括芯片元器件等核心硬件,也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還包括產品開發工具等“生產工具”類軟件,以及上層的企業/工業級核心應用軟件。

        當然,在正常情況下,如果全球還是過去那個“地球村”,華為本不需要為這些事情煩惱,因為以美國幾大IT巨頭為代表的西方企業已經構建了上述完善的軟硬件產品矩陣,全球企業都在付費使用。

        然而突然間的地緣政治和科技戰爭打破了長期的寧靜,使得包括華為在內的600家中國企業、機構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斷供。華為不得不另起爐灶,自給自足。

        02 全面替代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

        于是“吃一塹,長一智”的華為,干脆做最壞的打算,帶頭從操作系統(歐拉、鴻蒙)、數據庫(高斯)到編譯器(方舟)和語言(倉頡),再到產品研發工具(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和芯片開發),以及核心系統ERP(即將發布MetaERP)等,全面打造出自己的替代品。

        這其中也許最不引人注目,卻最關乎業務連續性的可能要數產品研發工具,最典型的比如用于芯片設計的EDA,其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布線、驗證和仿真等所有流程,被行業內稱為“芯片之母”,重要性不亞于用于芯片制造環節的光刻機。

        正因為如此,華為近年來在產品研發工具方面投入了很大的決心和人力物力。

        今年2月底,徐直軍在題為“突破‘烏江天險’,實現戰略突圍”的硬、軟件工具誓師大會的講話中,首次披露了華為在產品開發工具方面取得的進展。他表示,三年來,華為圍繞硬件開發、軟件開發和芯片開發三條研發生產線,努力打造自己的工具,已經完成了軟件/硬件開發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發作業的連續。

        那次誓師大會,華為表彰了產品研發工具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近2000人,既包括華為公司各體系員工,也有合作伙伴的人員。其中,被華為高管授旗的團隊包括:軟件IDE與構建工具團隊、軟件流水線工具團隊、代碼檢查與測試工具團隊、軟件倉庫工具團隊、板級EDA工具團隊、PDM工具團隊等。

        其中在芯片開發工具方面,國內用于3nm及以下先進半導體制程工藝芯片設計的EDA軟件已經被封禁,引發了廣泛的對美方可能進一步擴大制裁范圍的擔憂。華為奮起直追,其芯片設計EDA工具團隊已聯合國內EDA企業,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藝所需EDA工具,基本實現了14nm以上EDA工具國產化,2023年將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當然,在那次誓師大會上徐直軍也指出,盡管華為這些年在產品開發工具突破上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面臨的挑戰還很多,沒有徹底突破的產品開發工具也很多,需要馬不停蹄、加倍努力,不斷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徹底實現戰略突圍。而華為的最終目標是——打造出從礦石和沙子到產品的領先的產品開發工具軟件,徹底擺脫開發工具軟件的依賴。

        03 壓強式研發投入為高質量業務連續托底

        本次年度報告會上徐直軍再次強調了包括產品研發工具替代在內舉措對于華為業務持續的重要性,并表示要通過壓強式研發投入,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提升產品競爭力。

        他強調,只有維持和加大在這些領域的研發投入,才能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同時,只有確保和增強研發投入,才能不斷創新,通過架構重構、系統工程、優化設計等提升產品競爭力。而只要有高質量的業務連續和有競爭力的產品,華為就能持續生存與發展。

        而提到壓強式研發投入,就回到了華為最擅長的領域。據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年度報告會上披露,雖然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華為2022年的研發投入仍然達到了創紀錄的1615億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比例達到25.1%,也創下歷史新高。

        報告還顯示,截至2022年底,華為的研發員工約為11.4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比例達到55.4%。同時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了12萬件。而在過去十年間,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9773億人民幣!

        有如此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托底,難怪4月1起開始當值輪值董事長的孟晚舟會說,“雪后疏梅正壓枝,春來朝日已暉暉。面向未來,我們有壓力,更有信心!”

        總之,種種跡象表明,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將是華為2023年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旋律,未來對于華為人來說,注定將有更多的硬仗要打!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意識到,當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華為之外的其他中國企業,也要沉下心來好好思考自身的業務連續性了。

        極客網企業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午夜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