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朱飛)5月26日 數字經濟領域有一個業界通識的發展“公式”:連接密度 × 計算精度∝ 數字經濟強度(即連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與數字經濟強度正相關)。它形象地說明,連接和計算是發展數字經濟、邁向智能世界的兩大基石,連接能力越強、連接數量越多,疊加計算能力越強、計算精確度越高,就越是能夠倍增數字經濟的強度。
這讓筆者聯想到近日升級發布的華為全屋智能4.0,其將空間智能化的標志性交互設備智能中控屏升級為“空間穿越屏”,搭配智能MINI、超級快控2.0、智慧語音等豐富的交互方式和更生動的交互形式,引爆空間交互革命,本質上也是在大幅提升家庭空間內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倍增數字家庭/智慧家庭的經濟強度,有望開創以家庭空間為代表的空間智能化發展新時代。
提到空間智能化,業界認為它是智能化浪潮催生的三大萬億級賽道(個人智能化、出行智能化、空間智能化)之一。個人智能化開創了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的萬億美元級產業;出行智能化開創了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的2萬億美元級產業;而空間智能化將在全球20萬億美元規模的房地產行業挖掘機會,只需在這個最大的行業做到5%(當前不到3%)的智能化滲透率,就是下一個萬億級美元的大市場!
以空間穿越屏為支點,引爆空間交互革命
資料顯示,華為自進軍全屋智能領域以來,瞄準的便是萬億級的空間智能化大市場。洞察識別連接、交互、生態是阻礙行業發展的三大挑戰后,華為便充分發揮在通信連接、智能終端、鴻蒙生態等領域多年的積累,搭建全屋智能“1+2+N”(1智能主機,2核心方案,N子系統)解決方案并不斷升級,立志解決這三大“攔路虎”,引領行業邁向空間智能時代。
從個人智能化發展歷程看,交互是人們智能體驗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當iPhone用手指滑動替代傳統的物理按鍵或手指點按時,人們才體會到智能手機時代的真正到來。同理,空間智能化也需要這如水般的絲滑交互,讓人們體會到智能的涌現,而這離不開標志性的交互設備及相應的交互方式。
此番華為全屋智能4.0升級發布,正是圍繞交互這一環節在交互設備和交互方式上大做文章,引爆空間交互革命。
在交互設備方面,本次華為全屋智能全新發布的智能中控屏S2,打破空間局限,成為業界首款空間穿越屏。具體而言,智能中控屏S2可掛墻、可放桌,也可手持隨行移動操控,實現空間交互物理形態的穿越;按照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的分層分級管理方式,用戶通過一塊智能中控屏S2就能掌握并控制全屋空間子系統的狀態,實現交互距離的穿越;搭配智能化的墻面Dock,智能中控屏S2掛上不同空間的Dock時,能夠立即接收Dock中存儲的空間ID,自動切換到當前所處空間界面,實現空間自動識別、智能切換的穿越。比如,當你將智能中控屏S2從客廳帶到臥室時,只需把它掛在墻面Dock上,它就能自動切換到臥室的交互界面,僅用一塊屏便可打造“一空間一屏”“一空間一AI語音助手”的伴隨式精準操控。
在交互方式方面,華為全屋智能4.0帶來了空間交互新物種智能MINI,全新升級的超級快控2.0以及智慧語音。其中,智能MINI無需充電可隨處貼放,個性化場景與智能中控屏S2一碰導入,一鍵觸發,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快捷操控。超級快控2.0新增控制家電、家具/家私子系統,用戶可以更加輕松地操控全屋;同時提供更加自由的場景編輯功能,進一步幫助用戶基于個人意圖編輯預置場景庫或新建場景,搭載在智能中控屏S2上,簡單拖拽即可跨子系統打造個人專屬空間場景,實現用戶對于空間意圖的穿越。本次升級后的智慧語音支持全雙工對話,可打斷、可插話,搭配具有“空間穿越”屬性的智能中控屏S2,能夠實現豐富交互方式在空間的穿越,讓語音交互更加自然絲滑。
創新的交互方式搭配空間穿越屏這一標志性交互設備實現了“五大穿越”,將人與空間的交互變得更豐富、更自然、更生動,輕松便捷地串聯起不同家庭成員與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乃至個人編輯打造的新場景空間,最大限度實現基于人的意圖的多元化、個性化交互,將家庭空間由一成不變進化到“瞬息萬變”,引爆空間交互革命。
如此,人與家庭中智能設備的接觸與溝通將會大幅增加,對智能家居或全屋智能的智能感知度也會出現質的躍升。
空間交互的本質,躍升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
參照開篇提及的數字經濟發展“公式”可以發現,華為全屋智能4.0引爆空間交互革命的本質,其實是在大幅提升家庭空間內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為倍增數字家庭/智慧家庭的經濟強度夯實基礎。
從連接層面看,傳統智能家居模式更多是單品操控或局部產品互聯操控,不具備全屋、子空間、子系統、子場景的多維度、多層級連接場景,也缺乏跨系統、跨空間的便捷交互設備及交互方式。華為全屋智能4.0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對多達數百個的智能設備進行意圖驅動的自由組合式連接和管理,這無疑大幅提升了連接密度。
從計算層面看,傳統智能家居模式重單品智能而缺乏對系統智能的構建,使得人們對智能的感知始終停留在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華為全屋智能4.0通過“一屏一空間”的精準操控,意圖驅動的場景自定義、可編程,AI加持的傳感融合感知,憑借更強大、更精準的計算推進系統化智能,這無疑大幅提升了計算精度。
這樣的躍升并非單純由創新的交互驅動,還與其背后的連接和計算基礎設施有關。而華為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在誕生之初就將這兩項能力作為基石來打造。
在華為全屋智能“1+2+N”解決方案中,1代表的智能主機是一個AI+互聯的雙中樞,其中AI中樞通過搭載的HarmonyOS AI引擎,能夠讓家庭擁有集學習、計算、決策、控制于一體的智慧大腦,指揮遍布全屋的AI超感傳感器實現各種智能體驗;互聯中樞通過華為獨到的PLC-IoT技術和全屋Wi-Fi 6+網絡,可以實現有電即有網和全屋無死角的連接覆蓋,支撐大量智能設備的穩定連接。
IDC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家庭擁有的智能設備平均數量是0.9臺,2022年升至2.8臺,2025年將達到6.8臺,呈現平穩增長態勢。而華為全屋智能的智能主機,面向前裝大于150平大戶型、前裝小于150平中小戶、后裝500平內全戶型的不同版本,已經可以分別支持384、128、256個智能化設備的連接及計算,滿足家庭智能化設備不斷演進增加的需求。
倍增數智經濟強度,開創空間智能化新時代
當然,通過底層基礎支撐疊加上層交互創新躍升家庭空間內的連接密度和計算精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顯著變革人們對于數字家庭/智慧家庭的體驗。參照個人智能化和出行智能化的發展,只有量變引發質變,實現革命性的體驗升級,才能倍增數智經濟的強度,推動行業邁入空間智能化新時代。
可喜的是,華為全屋智能著重構建連接、交互、生態三大基礎能力,力爭以空間交互提升用戶體驗、激發智能質變的做法得到了產業各界的高度認可,目前已在帶動設備銷售、促進內容消費、引領服務升級,以及推動產業協同共創等維度均取得顯著成效,逐步構建了產業變革的正循環生態。
在華為全屋智能4.0發布期間,其N個子系統再次擴容,來自照明、遮陽、安防等領域的高端品牌、高端產品批量加入。目前,華為全屋智能的“朋友圈”已經擴大到2300+品牌伙伴、5800+智能單品,能夠全面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智慧生活,持續為用戶提供“五高”(高可靠、高掌控、高感官、高智能、高心意)的空間智能體驗。
另一方面,今年2月,“政、產、學、研、展”立體規劃的全國首個大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在深圳正式揭幕,12家地產酒店、23個鴻蒙智聯生態伙伴、6個行業及學術伙伴在這一占地高達8600平方米的智能空間里建立“共創、共建、共享、共贏”合作關系,加快空間智能技術研發和產業落地,推動空間智能行業應用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針對的空間不止于家庭住宅,還包括公寓、酒店、辦公室、會議室、學校、醫院、康養場所等,覆蓋智慧酒店、智慧辦公、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多個領域,意味著華為瞄準的是全球20萬億美元規模的房地產大行業,立志在其中深耕打造出一個萬億級的空間智能化大市場。
寫在最后:
每一次重大技術的變革,都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躍升;而先進生產力的普及,是推動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作為空間智能化賽道的開創者,華為全屋智能持續進化引爆空間交互革命,躍升數智生產力并推動先進生產力普惠,必將引領行業實現代際升級,迎來空間智能時代。
而參照個人智能化和出行智能化的演變,回想手機智能化和汽車智能化帶來的設備自身的增量價值(智能手機、智能汽車),以及設備之外的生態價值(移動互聯網、自動駕駛/車聯網),可以合理想象——空間智能化也將帶來設備、內容和服務升級的全面掘金機會,萬億市場規模不是天方夜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