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消息(南山)10月4日,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名單公布,Alain Aspect(阿蘭·阿斯佩)、John F.Clauser(約翰·克勞瑟)和Anton Zeilinger(安東·塞林格)三位量子信息科學家獲獎,以表彰他們“進行了糾纏光子的實驗,確立了對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并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
諾貝爾獎官方介紹,阿蘭·阿斯佩、約翰·克勞瑟和安東·塞林格通過開創性的實驗,展示了研究和控制糾纏態粒子的潛力。一堆相互糾纏的粒子,哪怕它們相隔很遠的距離,無法相互影響,也能決定對方會發生的變化。三位獲獎者對相關實驗工具的開發,為量子技術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
這一成果為基于量子信息的新技術掃清了道路,讓不可思議的量子力學效應找到了實際的應用,并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量子網絡和安全的量子加密通信。促成這一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量子力學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以所謂的糾纏狀態存在。發生在糾纏對中的一個粒子上的事情,決定了發生在另一個粒子上的事情。
其中,安東·塞林格是奧地利籍物理學家,現任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從1983年開始,塞林格一直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機構定期交流與合作。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塞林格團隊以合作形式參與到中國科學院主導的洲際量子通信實驗,成果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
塞林格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也是中國量子信息大拿潘建偉院士的導師。此外,塞林格還受聘為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名譽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伊爾巴克(Anders Irbäck)指出:“我們可以看到,獲獎者在糾纏態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甚至超越了有關量子力學解釋的基本問題?!?/p>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頻道推薦: 極客焦點 | 極客觀察 | 極客訪談 | 極客評測 | 極客說 | 極客圖說 |